Image
Image

谈住宅防水质量问题-沥青防水材料价格


编辑:2018-01-06 00:00:00

3月6日,一则“多家知名地产商存在建筑质量问题”的报道登上媒体,引起广泛关注。该报道披露,在广东省质监局近期公布的2008年对广东部分商品楼等工程质量的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显示,佛山的高明碧桂园2期、中海文华熙岸花园1期、广州的罗马家园等大型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楼盘均因质量问题被列入“黑名单”。其中,触动防水行业“经”的是,台山碧桂园、万科上海金色雅筑惹祸的都是渗漏问题。报道更称,万科金色雅筑陷入了“漏水门”,部分浴室漏水甚至渗到卧室和临近卫生间的书房。


专家谈住宅防水质量问题——沥青防水材料价格作为房子抵御水侵害的第一道防线——防水系统,多数处于墙体内或地板、楼板之间的隐蔽之处,因之成为不法者偷工减料、以次充好、粗放施工等主要环节。一直以来,由于防水不过关导致的房屋渗漏,进而造成房地产纠纷频频见于报端,也把很多知名开发商拖入到楼盘质量问题的“黑名单”中.


        事实上,由于渗漏而造成的房地产纠纷已经频频见于报端,只是,令防水行业感到悲哀的是,建筑防水问题至今仍未受到的重视。        小行业大问题        中国建筑学会防水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叶林标称,,该中心成立4年多来,所承接有关屋面、地下室、厕浴间和外墙(含窗户)等防水工程质量(主要表现在渗漏水问题上)的案件,已占到建筑工程质量总案件的25%左右。另据有关方面统计,中国新建筑两年内出现渗漏的比例达到57%,不少住宅小区的地下室渗漏率60%。


        渗漏如此严重,但叶林标发现,防水工程的造价往往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1%~2%,“可想而知,防水受忽视的程度有多严重。”他说。        也正是因为长期不受重视,防水行业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“重灾区”。据近3年统计,各类新型防水材料的产量占总量的比例增长了7~8个百分点,已接近40%。但防水材料市场的基本状况仍处于鱼目混珠、良莠不齐、真假难辨、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局面,且有进一步蔓延之势。伪劣产品以比产品低60的价格,很大,甚至使的大中型企业为继。


       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冬青表示,假冒伪劣产品之所以横行市场,就是因为有需求。甚至可以说,是开发商、设计师、施工方共同助长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气焰。


沥青防水材料价格


        各环节的缺失 


       在分析建筑工程渗漏原因时,叶林标指出,虽然材料质量得不到是导致渗漏的一方面原因,但设计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,施工质量差,维护管理不到位也应该为渗漏担负起责任。据一份调查报告统计,房屋渗漏的原因各方面所占质量的比例分别为:材料20%、设计26%、施工48%、管理6%。 


       叶林标从实际案例分析,某些工程防水层的设计未形成“全封闭”的防水系统,或是未按“因地制宜、按需选材”的原则选用防水材料或施工方法。“比如,有的地下室底板垫层潮湿,却选用了含固量很低的水性涂料作防水层。”


        而施工质量差的状况则更令人堪忧。叶林标发现,防水层基层表面不平整、酥松、起砂、起皮,屋面坡度有倒坡、积水等现象比比皆是。        朱冬青指出,在设计、施工、管理等环节,人才和知识都缺乏。“比如设计部分,它不与设计师有关,与结构师的关系更大,但是很多结构师对防水理念的理解薄弱,国内的高校也几乎没有相关的设置。再比如施工问题,由于没有相关职业技能认证制度和技能考试,大部分施工人员没有经过培训,其技能值得担忧。”


        “因此,只有把防水工程的设计、选材、施工、成品保护和技术监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看待,各方紧密配合,相互合作,共同负责,认真贯彻标准、法规的规定,我国建筑工程渗漏水的问题,才可以得到解决。”叶林标表示。


        无法问责的悲哀


        从目前来看,防水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,如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功上市,并且通过与开发商结成战略伙伴的途径,成功地解决了一些楼盘的渗漏问题。但是,开发商采取竞标原则、工程层层分包挤压利润空间等,仍时常让品牌企业感到无奈。一些知名防水公司由于坚持产品质量,甚至以市场为代价,失去了很多市场份额。防水行业相关负责人指出,开发商、承包商、施工方相互扯皮,已经成为建筑防水的一大阻碍,谁也不肯承担责任,而中国对此又没有相关的问责制度,后损害的还是业主的利益。


版权所有: 辽宁天群防水建材有限公司 从事于沥青防水材料价格,防水材料厂家,SBS防水卷材厂家, 欢迎来电咨询!辽ICP备16015460号  
备案号:辽ICP备20009221号-1   技术支持:山西资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